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适应气候

2017-11-15

作者:

浏览量:

19


  在区域尺度上全面认识玉米对种植区气候的适应性有助于因地制宜的选育和推广玉米品种,使品种特征与地区光热资源相匹配,挖掘玉米品种的生产潜力,最大限度的利用光热资源,降低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提高东北地区玉米的单产和总产。 方法本研究以广适性强的郑单958品种为试材,以当地主栽品种为对照,于2007-2009年在北纬40°-48°范围布置28个实验点开展多年多点联网协同大田试验,结合历年气象资料分析郑单958品种在东北区的产量表现,增产潜力,生育进程及积温需求特征,并以东北区近20年气象资料为基础,采用地理信息空间分析的方法对东北区进行玉米品种熟性种植区划,以期对东北春播玉米区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推广提供理论实践基础。
 
  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东北区玉米产量、生育进程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在我国东北春播玉米区,郑单958的生长发育进程和产量随热量条件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从最南部的辽宁海城实验点到最北部的内蒙古阿荣旗试验点,其产量、产量构成因子、生长发育期都表现出了较强的变化规律;从播种到完熟/收获的全生育期天数、千粒重、产量均随纬度先增后减,出苗天数和出苗至吐丝天数随纬度北移而延长,吐丝至成熟天数随纬度升高而缩短;吐丝至成熟的产量和千粒重均分别与积温和降雨量呈二次曲线关系。
 
  “热量资源是影响东北三省粮食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中央气象台农业气象中心研究员钱栓说,“气温升高,使玉米和水稻等喜温作物生长期延长、种植范围扩大”数据显示,近50年来,东北地区玉米、水稻播种面积、总产在粮食作物中所占的比例成倍上升。其中,2011年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7353万亩和5800万吨,较1970年分别增加1.4倍和5.6倍。
 
  “作物种植区域北扩为东北粮食增产提供了帮助,但也使其遭遇早霜冻和干旱缺水的风险加大。”吉林省农科院副研究员曹铁华说,虽然近50年来东北地区初霜冻呈日期总体呈偏晚趋势,但近年来,9月上旬东北地区中北部早霜冻天气时有发生,对粮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气候条件与玉米生育的关系。广东冬种玉米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翌年3月中、下旬成熟,中熟种全生育期130~150天。11月至12月上半月处于苗期,这时气温尚高,光照较多,雨量减少,适于玉米生育,有利于玉米“蹲苗”。玉米拔节后,进入幼穗分化期,对低温反应敏感,此时已进入初冬季节,时有强冷空气入侵,气温明显下降,迟播种的玉米会导致营养生长期延长,穗分化、发育易遭受寒害;抽雄开花期正处于冬季气温最低时期,偏冷年热量条件往往不能满足玉米生育的要求,低温常导致幼穗分化、开花、授粉受精遭受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