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科技发展新动能 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心剂”
2021-09-15
作者:
浏览量:
6
沈阳中科新型肥料有限公司积极组织科研人员加入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项目的黑土粮仓专项“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工程”会战,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主持的“黑土地智能化农机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应用大河湾示范区”项目。在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持的该示范区的“大河湾漫坡漫岗黑土侵蚀阻控模式”课题中,沈阳中科新型肥料有限公司总农艺师孙毅研究员主持了其中的“水蚀综合治理复耕技术示范”子课题,其主要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面蚀综合治理、二是侵蚀沟综合治理。
面蚀综合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横坡打垄种植,减少径流;施用大河湾专用生物有机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支持的,最新研发的中科院黑土粮仓项目大河湾专用有机肥。)增加土壤通透性,加快降雨入渗进而减少径流;实施秸秆旋耕、翻耕入土,增加土壤通透性,加快降雨入渗进而减少径流;增加秸秆覆盖,减轻雨水冲刷,减缓径流速度;实施夏季深松,促进雨水入渗减少径流;等等措施,各项措施进行有机结合,减少径流,综合治理面蚀。
待施用的有机肥
抛肥机抛洒有机肥
旋耕机将玉米秸秆旋耕入土
玉米秸秆覆盖地表
玉米秸秆覆盖地表
玉米秸秆覆盖地表
正在实施的水蚀沟治理工作:主要采取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对于2米左右宽与深的小型水蚀沟,采用底部埋设暗管花管,其上铺盖填埋草捆,然后在草捆上覆盖30-40厘米土壤的办法,恢复土地耕种性质。对3米以上的大中型水蚀沟的治理采取疏导、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治理。根据水流方向的坡降,修建跌水,依靠跌水减缓水流,降低对沟底、两岸的冲刷侵蚀;然后采用工程机械减小坡度,播种紫穗槐灌木与其它根系强大的草种,靠生物措施护坡;同时扦插柳树于沟底、坡底护底。
开展试验研究,为示范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也为示范区农民留下带不走的技术:实施了玉米肥料配方(测土配方施肥)、肥料用量、密度、有机肥用量、秸秆还田量试验。正在实施坡面不同坡度秸秆覆盖、秸秆填埋深度、深松效果等微区试验。
玉米肥料配方、肥料用量试验
玉米肥料配方、肥料用量试验
玉米有机肥用量试验
玉米秸秆还田量试验
力求通过以上技术的有机整合及五年的研究与示范,构建大河湾示范区风蚀水蚀治理修复技术体系或模式1-2套;完成水蚀沟流域治理面积1000亩;核心技术和模式累计辐射16万亩,通过辐射推广,实现土壤风蚀降低25%以上,水蚀降低20%以上,提升黑土地力0.50个等级以上,提高产量10%以上,有效提高黑土抗蚀生产能力,保护黑土地,使示范区大河湾地区真正成为我国的北大仓(黑土粮仓)的一部分。
此项工作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和认可并通过呼伦贝尔市电视台进行报道。呼伦贝尔市科技局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科技兴蒙”行动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科技兴市”行动,积极落实市政府与中科院签订的框架合作协议,不断深化院地合作,推动中科院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的合作走深走实,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探索创新型呼伦贝尔建设的新路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